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回首頁

:::

「敘事對話說故事,開展助人專業心旅程」 彰化地檢辦理推動修復式司法方案教育訓練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2-14
  • 資料點閱次數:124
新聞稿-1

  為多元提昇本署修復促進者專業技能並增進促進對話之效能,本署於今(13)日辦理「修復式司法教育訓練」,邀請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維君臨床心理師,講授藉由「提問」、「說故事」的方法,讓促進者能在實際對話中運用「有影響力」的敘事治療技巧。

  主任檢察官林芬芳首先代表本署張曉雯檢察長,頒發聘書予本署新聘促進者黃盈綺,感謝黃促進者願意加入修復式司法行列。林主任檢察官致詞時表示,推動修復式司法的歷程中,促進者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促進者的養成非常不容易,從法務部開始推展的促進者初階、進階的培訓課程,到每年不間斷地參加本署定期舉辦的個案督導、團體督導與教育訓練課程,非常用心精進助人的專業學能!本署為期能增進促進者能在服務個案時,能有多元技能促進對話,特邀請奇美醫療財團法人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林維君臨床心理師,分享敘事對話之應用,林心理師在醫院血液腫瘤科服務,從事臨終心理照顧、哀傷失落的諮商與心理治療、安寧療護敘事治療等,癌症與死亡的議題,無論對個案、家屬甚至是一般人,都是非常沉重的議題,林心理師分享了自己在醫院中陪伴病人、臨終心理照顧的經驗,曾與個案一起陷入無助,甚至有的個案覺得「談了也沒用」,後來接觸敘事治療,運用「提問」的能力,讓個案可以將「人」與「問題」分開,藉由「拆解問題」,讓個案能轉向,進而「有效應對問題」,最終鬆動立場,擴張觀點,協助無數的個案與家屬度過生命低谷。

  敘事治療係以「提問」、「說故事」為方法,讓實際對話產生「有影響力」的關鍵,在於治療者能傾聽出個案「沒有被說出來的」故事,提問者須「不帶價值批判」,讓說故事的人處於對話的中心地位,藉由「外化」的過程,「人是人」、「問題是問題」、「人和問題分開」,而非重複體驗感受、情緒、症狀,讓個案可以「從問題中走出來」!林心理師在課堂中,深入淺出,分享自身經驗,並以日本卡通「妖怪手錶」講授「外化問題」的概念,說明如何將「問題」人格化。下午的課程,更實際帶領促進者進行「對話模擬」,讓與會的促進者更能掌握「提問」的技巧!敘事對話不僅可以協助個案促進對話,也可以讓助人工作者在處理創傷、仇恨、憤怒與溝通的過程中,能自我覺察,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更期許與會者透過運用敘事對話的方法,引導當事人說故事、找到意義、轉念,甚至開始採取行動,能藉由促進者的介入幫助當事人重新選擇,修復自我生命的心機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