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首?
- 發布日期:
- 最後更新日期:114-04-03
- 資料點閱次數:4121
-
一、自首之定義:
- 指犯罪人於犯罪未被發覺前,向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如:檢察官、警察等)自動陳述其犯罪事實,而接受裁判者。
-
二、法條依據與宗旨:
- 刑法第62條:「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得減輕其刑。但有特別規定者,依其規定。」所謂「特別規定」係指刑法分則特別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例如:刑法102條、122條第3項、154條第2項等。因此,自首乃採必減主義,其立法宗旨在獎勵犯罪人悔悟遷善,使偵查機關早日發覺犯罪,避免株連無辜。
-
三、自首之要件:
- (一)自首須在犯罪未發覺前為之-所謂「未發覺」指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尚未發覺犯罪事實,或雖已發覺犯罪事實,但不知犯人是誰。若僅被害人或其他人知悉犯罪,仍屬未發覺。
- (二)自首須告知自己所為的犯罪事實-自動陳述犯罪之始末。
- (三)自首須向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為之,且願受裁判-若自行報告犯罪後即逃匿、規避,則不成立自首。又向被害人自首者,亦為無效之自首。
-
四、自首之方式:
- (一)口頭陳述或書面報告均可,書面報告不以表明自首字樣為必要。
- (二)親自前往自首或託人代為自首均可。
- (三)直接向有偵查權之機關自首或間接向非偵查機關自首請其轉達亦可,但後者以轉送至偵查機關時,亦生自首之效力。